2025年8月8日,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新新街道社区活动室内热闹非凡。天津商业大学“津”彩拾光寻访实践团成员戚婧语同学,利用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机会,面向社区中老年人开展了一场题为《“津”彩拾光飞扬》的非遗文化主题宣讲,以青年视角搭建南北文化桥梁,唤起大家对传统技艺的关注与热爱。
图为戚婧语同学进行宣讲开场 社区工作组 摄
宣讲中,戚婧语从天津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“泥人张”彩塑、杨柳青木版年画和天津相声入手,通过生动讲述、影像辅助和互动交流,细致还原其历史渊源、艺术特色与当代创新。她不仅介绍了“泥人张”袖中捏像的绝技、杨柳青年画“半印半画”的精细工艺、相声扎根市井的语言魅力,还结合衢州本地非遗“西安高腔”进行对比反思,引导大家共同思考传统艺术在当代的生存与发展之路。
现场听众神情专注,踊跃发言。多位居民在交流环节分享了自己记忆中老手艺的故事,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。“年轻人讲老传统,讲得明白、听得亲切!”一位社区阿姨感慨道。活动尾声还开展了问卷调查和集体合影,进一步了解居民对非遗认知的真实反馈。
图为团队成员和社区观众的集体合影 社区工作组 摄
本次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宣讲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普及,更是一场跨越地域的代际对话。戚婧语同学以大学所学反馈家乡,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青年的文化自觉与责任担当,也为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。
编辑:张瑞
摄影:社区工作组
通讯员:戚婧语
推荐阅读: